美國房地產經濟何以化"危機"為"生機"

伴隨著歲末年初經濟展望高潮的到來,市場逐漸對2015年美國經濟的“二度領跑”形成了一致共識,甚至有國際權威機構認為,美國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支撐全球經濟復蘇的唯一強勢引擎。如此背景之下,關於美國經濟復蘇大趨勢的幾個核心問題變得格外重要:美國經濟強勢復蘇是否如數據反映的那般真實?美國經濟何以化危為機、實現再度領跑?經濟超預期表現會對美國政策取向產生何種影響?以及,美國經驗對中國經濟又有什麼啟示?

在探討問題之前,先簡單回顧下美國經濟危機以來的運行歷史:2008~2009年,美國經濟處於危機肆虐期,前六個季度有五個季度經濟環比收縮,2009年下半年才勉強走出衰退陰影;2010~2011年,美國經濟處於復蘇推進期,雖然其間遭遇短期通脹、美債危機、二次探底等一系列挑戰,但美國經濟復蘇始終在積累物質條件,且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方向逆轉;2012年,美國經濟處於首次領跑期,前期物質積累轉化為增長提速幅度領先,美國經濟初顯王者霸氣;2013~2014年,美國經濟處於壓力測試期,財政失衡、政府停擺、就業瓶頸、退出QE和地緣政治衝突等一系列風險要素廣泛存在,並對美國經濟復蘇的真實性和持續性進行檢驗;2015年,美國經濟將處於二度領跑期,壓力測試已然通過,盡管挑戰猶存,但已經無法對強勢復蘇構成實質威脅。

從階段演化看,美國經濟先抑後揚的走勢十分清晰,而2014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經濟數據的強勁表現更是讓“獨立復蘇”進入高潮。那麼,第一個問題來了,美國經濟的強勢復蘇有如數據顯示的那麼篤定和真實嗎?答案是肯定的,論據有五:

其一,美國經濟數據體系具有較完整、細節化的結構層次,這保障了數據的可證偽性;

其二,美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自復蘇啟動以來始終有力,且保持了較好的穩定性,表明美國經濟具有自我驅動的強勢特征,不受全球經濟弱復蘇新常態的太大干擾;

其三,美國經濟復蘇具有較堅實的微觀基礎,企業和家庭的整體狀況均處於改善通道;

其四,美國經濟復蘇伴隨著宏觀微觀兩個層面的“去風險”進程,金融體系杠杆率下降,宏觀平衡性增強,家庭資產負債表修復;

其五,美國經濟復蘇和美國金融市場形成“正反饋”的長期關系,股市走強、房市反彈拉動消費增長,消費增長確保復蘇推進,復蘇推進提振股市樓市。

不過,值得指出的是,美國經濟強勢復蘇雖是真實的,但也切實存在一些風險隱患,包括:“崗位缺失”壓低長期就業中樞、家庭收入增幅有所趨緩、樓市反彈不確定性猶存、政治周期臨近等。這些隱患不足以改變強復蘇的大趨勢,卻會相應帶來推進阻力和復蘇風險,給篤定的強復蘇帶來一些力度上的變數。

美國經濟的強復蘇是真實的,那麼,接下來的問題是:作為本輪危機的爆發地,美國何以化危為機?業內人士認為,美國得以在短期衰退之後迅速實現強復蘇,原因有四個:

首先,穩定政策呵護經濟復蘇。危機是市場失靈的結果,危機爆發後,等待市場自發恢復是危險的,必須依靠經濟政策來抵補總需求不足、緩解風險壓力,以空間換時間,最終給市場修復創造條件。雖然經濟政策是救助危機的主角,但對於長期復蘇而言,只是配角,因此,長期來看,最重要的政策品質不是刺激性,而是穩定性。縱觀危機後全球財政、貨幣和彙率政策的各種選擇,美國的政策穩定性是相對最強的,體現在兩個維度:

一是臨變不亂。危機造成市場恐慌是暫時的,但危機影響卻會長期持續,在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,經濟運行隨時會發生各種變化,如果宏觀政策輕易隨之改變,很可能會變成新的波動來源,不僅帶來額外風險,還會在政策反復過程中消耗不必要的政策能量。在整個危機期間,美國經濟政策始終保持基調穩定,特別是在2010~2011年短期通脹壓力加大的背景下,大部分國家央行都從降息轉為加息,但美聯儲不為所動,保持了政策連貫性。

二是務實高效。政策搭配可以是多樣的,但政策目標卻不能太過分散,否則會削弱各類政策產生的合力。危機後,美國經濟政策始終盯住就業這一核心目標,並圍繞這一核心目標進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創新和規則創新,即便受到理論界和市場的雙重壓力,美國政策目標也始終沒有向其他傳統內容(例如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)進行傾斜。

其次,要素回流做實經濟復蘇。危機是一個先破後立的契機,舊秩序被打破,新規則逐漸建立,資源再配置的過程就是各種要素再融合、再發酵、再創新,最終形成更強生產力的過程。在秩序重建、資源重組的過程中,要素回流將起到夯實復蘇長期物質基礎的重要作用。從結果來看,在政府引導之下,美國經濟復蘇的確伴隨著有力的資源回流,體現在兩個方面:一方面,金融領域發生了資本回流和業務回流。由美國引爆的危機引致了全球性的混亂,反而刺激了美元資產的避險需求,導致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美國,而美國貨幣政策在全球範圍內的“前瞻指引”作用也強化了資本流動的這一趨勢。此外,不易察覺的是,美國銀行業的各項業務出現內縮現像,銀行金融支持悄然回流美國本土,其對本國經濟復蘇的貢獻也不斷增強。另一方面,實體經濟領域發生了產業回流。從供給和需求兩個層面,美國在危機後的表現都是“反全球化”的,貿易保護主義抑制了進口,導致需求回流,而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各類生產企業將全球生產線內撤,導致供給回流,兩相作用,供需兩旺給美國國內市場恢復和就業形勢改善奠定了基礎。


Published on 2015-01-22 10:48:51
(文章來自) Article From: http://news.powerapple.com/fang-chan/2015/1/21/2034002.html